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立體綠化和城市形象美化景觀措施得以大量運用,也包括了日漸興起的橋梁立體綠化。橋梁立體綠化包括高架橋立體綠化、立交橋立體綠化、人行天橋立體綠化。立交橋立體綠化、高架橋立體綠化花盆又包括高架橋防撞墩立體綠化、橋墩立體綠化、橋下立體造景。由于立交橋、高架橋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得立體綠化花盆較人行天橋更有難度。那么立交橋高架橋在實施立體綠化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立交橋、高架橋地處城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車輛多,汽車廢氣和粉塵污染多,澆水困難,部分位置光線嚴重不足等不利因素,制約著植物的正常生長。因此樹種選擇是高架橋綠化成功的關鍵。
要選擇合適的高架橋綠化植物品種,首先要研究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抗逆能力,研究植物與高架橋之間的色彩、形態、質感的協調。其次要對適生環境進行研究,對高架橋面和橋蔭的光照度、溫度變化等都要進行深入研究。
高架橋植物種植條件千差萬別,溫度、降水量、光照量、土壤條件等各不相同,要仔細分析才能選擇合適的品種。從大方向上說,高架橋立體綠化應選用適應城市生態環境、生長迅速、健壯的植物。考慮到橋體承重等原因,橋面防撞欄、橋墩的立體綠化植物應盡量選用小型蔓性灌木及小藤本植物。
要求這些植物管理粗放,對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具有較強的抵抗性和生命力,如常春藤等。而高架橋的立柱及橋體背陰側,由于光線不足,在選擇植物時還要考慮其耐陰性。
1.橋面防撞墩立體綠化
橋面可用于種植的空間小,立體綠化花盆最適宜的莫過于在兩側防撞欄上放置種植花箱或是在外側懸掛花箱。植物品種可以選擇常綠的小型灌木或是垂掛類的藤本植物。
在保證成活的基礎上再考慮景觀設計的問題,即利用一定的色相與季相變化,來突出立交橋及高架橋的動態景觀變化,使僵硬的水泥建筑體富有生機,但又以簡潔的淺色彩為佳,可以選擇如月季等花期較長的低矮性灌木。根據橋面承重能力來設計綠化的形式,做到以最小的植物重量綠化最大的面積。
2.橋墩立體綠化
高架路下光照條件不足給植物的生長帶來困難。機場路高架是雙立柱,有引橋或交叉道口中間部位的立柱除橋體寬闊的外,一般透光性較好。陰生植物的需光度一般為全日照的5%~20%。雙橋墩橋面橋墩的光照率為4.6%,接近陰生植物需光度的下限,一般陰生植物在此光照條件下可以勉強生長。
3.橋下空間的立體造景
城市高架橋由于體型大,線路長,視覺效果突出。立體綠化花盆如果不對其橋下空間進行環境景觀設計,很容易使其成為缺乏生機的、單調的巨型城市構筑物,因此必須加強高架橋下的景觀構建,融合城市文化與城市特有的景觀要素,從整體到局部對橋下空間進行設計,使其融入城市。
除了平面的生態綠地,也要合理利用空間,用立體綠化形式向空中發展,最大程度的營造綠地面積。可以結合橋下空間的各種利用形式(如公園廣場、休閑設施、市政設施等)布置景觀休閑小品、景觀標志等。
城市高架橋立體綠化花盆可以整體提升城市視覺形象,橋體綠化可以吸附有害氣體、滯塵降塵、削弱噪聲,橋梁立體綠化構成的綠色輪廓線,可形成獨特的城市景觀,且能緩解視覺疲勞,提高行車安全性。